
编稿:百丈河新股配资门户网
默写检测9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先写官吏发布一连串的政令,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动作角度进一步刻画其繁政扰民的形象。
2.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地名对举表示空间距离的遥远与阻隔,以此写一方对另一方的深情,或写彼此的牵挂和无奈,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很典型的一例。
3.二十八星宿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月亮升起后,在星宿之间徘徊;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伸手就可摸到星星,极言蜀道之高。
展开剩余96%4.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5.《登岳阳楼》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弘气象。
6.《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铺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翘的景致。
7. 《临安春雨初霁》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不想沾染京城官场污浊之气以及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壮志难酬的不满。
8.从《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9.《望海潮》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了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10.当我们读到《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时,眼前彷佛见到“无官一身轻”的陶渊明乘着小船归家时任意飘荡、快意人生的样子。
11. 李密《陈情表》中,写出自己孤独的情景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谏言献策。有直言进谏的,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直言君王应当居安思危且“ __________________”;有借古讽今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警戒君王莫要被久积的威势胁迫。
【答案9】
1.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2.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3.徘徊于斗牛之间 扪参历井仰胁息
4.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5.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6.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7.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8.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9.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10.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11.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12. 戒奢以俭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默写检测8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王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2.白居易谪居浔阳,虽有山歌村笛,但“__________________”,欣赏了琵琶女的演奏后,感觉“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请求琵琶女再弹一曲。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4.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以蜀道行人手触星辰等情景,极写蜀道之高。
5.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他认为六国住所以最终灭亡,其根本在于“__________________”;他还进一步指出“六国互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的结论。
7.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说明门第不同会导致人生际遇有很大差别。
8.《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而归隐田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10《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岁月,同时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11.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用伯牙和阮籍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12.《论语•里仁》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处理好公和私、是和非的关系。这与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曰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
【答案8】
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呕哑嘲哳难为听 如听仙乐耳暂明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4.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5.弊在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
6.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7.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8.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9.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10.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11.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12.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默写检测7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中秋前夕,洞庭湖风平浪静。你泛舟湖上,见月光洒在万顷碧波上,湖面平整光滑,湖水澄澈如玉,你不由吟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多处使用顶真手法,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白居易《琵琶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4.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述了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加强对内控制,严密防守要塞,严厉盘问行人。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明月西沉、雾霭缭绕,而游子与思妇天各一方、相见无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临高处俯瞰山河,极易引发诗人的怀古幽情。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登高看到的长江与群山,以雄浑之景为下文追思历史兴衰作铺垫。
7.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有学者推测其灵感可能源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简朴生活中精神安适的向往。
8.小月参加六朝古都南京研学游,每到一处都能怀想历史,产生千古兴亡之感,于是她借《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感叹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
9.小明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张老师找他谈话,引用《离骚(节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提醒他时光流逝、岁月不居。
10.《谏太宗十思疏》中,与《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结果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刚在看到小说中的人物为自己青春不再、头生白发而感慨时,不禁想到了《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唏嘘时光流逝之快。
12.娉婷高洁的“芙蓉”往往被古代文人骚客运用于诗词中,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1.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3.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6.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7.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8.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9.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10.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1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12. 示例: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苏幕遮·燎沉香》)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默写检测6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下有些家长都在“卷”孩子的学习,而自己不然,这与韩愈《师说》批评士大夫们有几分相像,他们可以为孩子“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自己“__________________ ”,真让人费解。
2.同学们到湖边游玩,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恰逢明月高悬,站在湖边,月影、人影倒映湖面,小明想起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离别,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悲伤氛围,这与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4.退休的王大爷拄着拐杖随处走,时而休息,时而抬头望远,他正上高中的孙子便引用《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形容他的状态。
5.对于六国败亡原因,苏洵《六国论》从国家策略出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杜牧《阿房宫赋》则从六国与秦国的相同之处入手,做出“__________________”的判断。
6.小王参加“中国之美”古代妆容复原小组活动,引用了温庭筠《菩萨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讨论古代女子眉形,引起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7.班会课上,班主任引用曹操《短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指出高中时光转瞬即逝,如今已至高三,勉励大家惜时奋进。
8.《荀子·劝学》中,为了论证专心致志的重要性,以螃蟹为例,指出其“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现象,并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其根源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
9.杜甫《客至》中,主客尽欢时欲邀邻翁助兴,体现不拘礼数、率真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夜晚泛舟西湖,夜色微凉、衣衫轻寒,船夫驾着小船安稳前行,于是王老师轻轻吟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12.《登泰山记》中写日出的一段,色彩描写十分精彩,如“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描写初升太阳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向西眺望时,看到各山峦因阳光的有无而错杂的颜色。
【答案6】
1.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3.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5.弊在赂秦(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
6.小山重叠金明灭 懒起画蛾眉
7.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9.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0.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1.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12.正赤如丹 绛皓驳色
默写检测5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问答之间交代了主人公忧思的缘由。
2.诸葛亮在后世深受推崇,如陆游《书愤》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对他由衷的赞叹。
3.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吃和住,而应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称得上“好学”。
4.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5.“梦”是常见意象,或写梦中景或忆梦中人,或借梦抒怀等,如“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客”所吹奏的洞箫声音悲凉、动人,以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表现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7.杜甫《蜀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李华《春行即兴》中“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8.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念奴娇·过洞庭湖》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纯正胸怀,与洞庭湖“__________________”的明洁气象交融,超越了世俗的荣辱得失。
10.《种树郭囊驼传》中,郭橐驼认为种植树木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使树木保全天性,依照自己的本性生长了。
11.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以蜀道行人手触星辰等情景,极写蜀道之高。
1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夜晚山林中的人物活动,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答案5】
1.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6.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7.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8.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
9.肝肺皆冰雪 表里俱澄澈
10.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1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12.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默写检测4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小宇参加“诗画乡村行”研学活动时,望见远处村庄若隐若现,炊烟袅袅升起,便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形容这一情景。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听结合,生动描摹了乐声时而沉重,时而轻细急促,时而清脆圆润。
3.“蛟”,传说中的一种龙类,常隐于泊、深潭、江河支流、地洞之中,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它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级诗词大会上,明明分享了他最喜欢的诗歌《书愤》。他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妙运用列锦手法描绘出了开阔壮观的战场画卷。
5.小刚的爸爸总是为如何教育孩子发怒,而育人如种树,老师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面对他人请教时,谦虚地总结自己行树经验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他相明了方向。
6.小欣看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想起了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也提到“影”,表达了孤独悲哀之情。
7.小华经常转发网络新闻,从不多方求证就说其是真实存在的,这正如苏轼《石钟山记》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8.《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胜过“师”,“师”也可逊于“弟子”,“师”与“弟子”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
9.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局。
10《〈老子〉四章》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这一现象,劝谏唐太宗要善始善终。
1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因与人聊天心生向往,渐入梦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
1.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2.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4.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5.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6.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7.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8.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9.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0.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11.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12.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默写检测3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历史课上,陈老师讲秦国兴亡,讲到秦国使六国来朝见时,他引用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讲到秦国急速灭亡时,他引用贾谊《过秦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3.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看似写自己作草书、品茶的闲适恬静,实则暗藏无限感慨与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安慰朋友的短信中,小王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6.在迎接新生歌会上,小亮准备改编含有各种鸟的诗词,来完成一首歌曲串烧。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和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他可以选择的诗句。
7.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现象时有出现。《过秦论》中表现人们跟随陈涉起义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均有作状语的名词。
8.冬日登到山顶,看着山上的白雪映照天空的情景,你不禁吟诵起姚鼐《登泰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9.“瀚海”原指北方大湖,后演变为戈壁沙漠的代称,是边塞诗里的常见意象,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想泉水流得远,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国家安宁,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
12.古人非常重视家族传承和对后辈的激励,《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晋王以三矢赐庄宗,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儿子能完成他的心愿;《项脊轩志》中祖母拿着象笏对归有光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后辈上朝为官寄予厚望。
【答案3】
1.序八州而朝同列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5.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6.鸿雁长飞光不度 山深闻鹧鸪
7.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8.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9.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10.必浚其泉源 必积其德义
11.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1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他日汝当用之
默写检测2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不能用心浮躁,荀子对此有着深刻的感触,《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蟹及其居所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这个道理。
2.IT行业人才辈出,出现了学生业绩赶超师傅的示例,许多师傅用韩愈《师说》中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感慨。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箫声能使深谷的蛟龙和孤舟的寡妇产生强烈反应,从侧面写出了箫声的魅力。
4.一位同学在海边看日出。海天一线,忽然间天边幻化出缤纷的色彩,美得无法描绘,他不仅吟诵起《登泰山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治理好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6.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拒谏”的指责,王安石认为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与拒谏风马牛不相及。
7.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秦王朝建立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8.苏洵在《六国论》结尾处指出“为国者”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旨在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9.小刚给即将分别的同窗好友写赠言,回想一起度过的三年学习时光,就想用有关修身励志的先秦诸子之言来激励好友,于是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10.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
11.贾谊在《过秦论》中回顾了陈涉起义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他不过是戍卒中的一员,却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
1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历代帝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究其原因,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自然之理”或许是其中之一。
【答案2】
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4.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5.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6.辟邪说 难壬人
7.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8.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9.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10.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11.蹑足行伍之间 而倔起阡陌之中
1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默写检测1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末的音乐会圆满成功,媒体报道时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洞箫的尾音婉转悠长,连绵不断。
(2)老年大学的教室里悬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着开设的书法和茶艺两门课。
(3)与下列左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会课上,李老师指出治学要尊重客观事实,须亲身参与,不可主观猜测。他引用苏轼《石钟山记》的典故,批评了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轻率做法。
(2)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舍身为国、视死如归的人,如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群浴血奋战、不为功名只为保家卫国的战士形象。
(3)与上述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航天英雄王亚平持之以恒地探索浩瀚星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能盲目自大,当别人夸奖你的专长时,你可以用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你的谦逊。
(3)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结尾处说“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以此表示自己在获取短暂“安静”后不得不回归到残忍的现实中。同是夜游的苏轼则自适太多,从他《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的结束出游的方式就能够看出。
(4)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5)《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落笔便显露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追忆往昔的角度间接表露了对归园田的渴望。
(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一、
(1)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2)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3)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二、
(1)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2)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
(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4)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5)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6)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新股配资门户网
发布于:广东省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